[1] |
曾琪, 任发政, 雷新根, 侯彩云. 白茶体外抗氧化与体内抗衰老作用的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18, 38(6): 615-624. |
[2] |
马燕, 陈立佼, 吕才有, 赵明. 普洱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研究概述[J]. 茶叶科学, 2018, 38(3): 221-226. |
[3] |
郑丽, 侯彩云, 任发政. 白茶寿眉预防小鼠肥胖作用研究及安全性评价[J]. 茶叶科学, 2017, 37(6): 586-596. |
[4] |
李亚莉, 邢倩倩, 涂青, 周红杰. 外源接种黄曲霉污染普洱茶安全性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17, 37(5): 513-522. |
[5] |
吴文亮, 林勇, 刘仲华, 黄建安, 龙志荣, 滕翠琴, 马士成, 邱瑞瑾, 曹中环.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17, 37(2): 173-181. |
[6] |
谭俊峰, 李靓, 何普明, 吕海鹏, 郭丽, 林智. 茶氨酸对IC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初步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11, 31(1): 17-21. |
[7] |
龚自明, 刘明炎, 谭荣荣, 毛迎新, 李龙, 陈国华, 周正敏, 李小文.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(EgNPV)安全性试验[J]. 茶叶科学, 2010, 30(1): 13-18. |
[8] |
马伟光, 黄之镨, 游文龙, 李金山, 曾光远, 刘玉清.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10, 30(1): 9-12. |
[9] |
孙培培, 王岳飞, 张星海, 胡榴虹, 杨贤强. 茶多酚西洋参制剂安全性毒理学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08, 28(6): 450-454. |
[10] |
龚加顺, 陈文品, 周红杰, 董兆君, 张以芳.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[J]. 茶叶科学, 2007, 27(3): 201-210. |
[11] |
杨坚, 师大亮. “冷泡茶”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07, 27(2): 163-166. |
[12] |
阮建云, 杨亚军, 马立锋. 茶叶氟研究进展:累积特性、含量及安全性评价[J]. 茶叶科学, 2007, 27(1): 1-7. |
[13] |
宿迷菊, 王岳飞, 骆耀平, 李靓, 杨贤强. 绿茶口含片安全性毒理学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06, 26(2): 122-127. |
[14] |
陈文品, 刘勤晋, 白文祥, 李清泽. 普洱茶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05, 25(3): 208-212. |
[15] |
刘勤晋, 陈文品, 白文祥, 李清泽. 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[J]. 茶叶科学, 2003, 23(2): 141-145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