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《茶叶科学》,今天是

茶叶科学 ›› 1998, Vol. 18 ›› Issue (01): 21-27.doi: 10.13305/j.cnki.jts.1998.01.004

• • 上一篇    下一篇

15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

陈亮,杨亚军,虞富莲,高其康,陈大明   

  1.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!杭州,310008,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!杭州,310008,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!杭州,310008,浙江农业大学!杭州,310029,浙江农业大学!杭州,310029
  • 出版日期:1998-05-15 发布日期:1998-05-15
  • 基金资助:
    “九五”国家攻关专题!96-014-01-05;农业部重点专题!95农-01-03-01;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

  • Online:1998-05-15 Published:1998-05-15

摘要: 应用十聚体随机引物.对原产于福建、湖南、浙江、陕西、贵州、江西和湖北等省的15个无性系品种及其中2个品种的扦插繁殖后代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,结果表明,20个随机引物在15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050个位点.平均每个引物52.5个,每个品种70个位点。在得到的137条谱带中只有8条是所有品种共有的(单态的),129条是多态的,多态性程度达94.2%,证明了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在DNA分子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。类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,可将15个品种分成五个类群:A类群为江苦2号、蓝山苦茶、蓝标1号、北斗1号、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菜等6个品种,B类群为早春早芽、乌牛早和黄叶早等3个品种,C类群为蒿坪茶、狗牯脑、大方贡茶和恩标等4个品种,汝城早芽、龙井43单独成为二个类群。从类群内多态度来看,类群B多态性最低,类群C次之,类群A最高。从类群间平均多态度和净遗传距离反映出类群A与B、B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小且基本相似.而类群A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要大得多。

关键词: 茶树, 品种, RAPD, 类平均法聚类, 遗传多样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