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肖娟娟, 程滢, 刘雁, 刘巧芳, 蒋阿婷, 黄建安, 王坤波, 刘仲华, 王贞红, 禹利君. Aspergillus cristatus LJSC.2006的分离鉴定及对茯茶发花品质的影响[J]. 茶叶科学, 2024, 44(4): 639-654. |
[2] |
刘振云, 柯菀萍, 周汐芮, 李孟华, 薄佳慧, 叶兴妹, 刘仲华, 肖力争, 林勇. 金花白茶对高脂饮食小鼠的减肥作用[J]. 茶叶科学, 2024, 44(2): 350-362. |
[3] |
黄维, 张灵枝, 张嘉琳, 林馥茗, 荣杰峰, 肖春燕, 岳鹏航, 余华珠, 孙威江, 黄艳. 不同贮藏年份政和白茶的香气特征与挥发性成分分析[J]. 茶叶科学, 2023, 43(5): 667-680. |
[4] |
吴少玲, 王治会, 商虎, 朱陈松, 叶婷婷, 孙威江. 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[J]. 茶叶科学, 2023, 43(1): 78-90. |
[5] |
汤依钰, 俞梦瑶, 禹利君, 黄建安, 王坤波, 刘仲华. 冠突散囊菌LJSC.2005对茯茶主体黑毛茶发花品质影响[J]. 茶叶科学, 2022, 42(6): 851-862. |
[6] |
高健健, 陈丹, 彭佳堃, 吴文亮, 蔡良绥, 蔡亚威, 田军, 万云龙, 孙威江, 黄艳, 王哲, 林智, 戴伟东.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[J]. 茶叶科学, 2022, 42(5): 623-637. |
[7] |
张应根, 项丽慧, 陈林, 林清霞, 宋振硕, 王丽丽. 不同控温除湿萎凋环境对白茶风味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[J]. 茶叶科学, 2022, 42(4): 525-536. |
[8] |
陈佳佳, 朱陈松, 朱文伟, 商虎, 林琳, 罗玉琴, 孙威江. 白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类物质代谢分析[J]. 茶叶科学, 2021, 41(4): 471-481. |
[9] |
林馨颖, 王鹏杰, 陈雪津, 郭永春, 谷梦雅, 郑玉成, 叶乃兴. 茶树L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白茶萎凋过程的表达分析[J]. 茶叶科学, 2021, 41(4): 482-496. |
[10] |
谷梦雅, 王鹏杰, 陈雪津, 郑玉成, 郭永春, 林馨颖, 高婷, 侯炳豪, 叶乃兴. 茶树乙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白茶萎凋过程的表达分析[J]. 茶叶科学, 2021, 41(3): 302-314. |
[11] |
岳文杰, 金心怡, 陈明杰, 叶乃兴, 郭丽, 赵峰.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[J]. 茶叶科学, 2021, 41(3): 379-392. |
[12] |
宁静, 李健权, 刘本英, 郑红发, 卢凤美, 陈雷, 刘振, 叶升涛, 黄浩, 杨培迪, 伍岗, 杨阳.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21, 41(2): 213-227. |
[13] |
陈林, 张应根, 陈键, 宋振硕, 项丽慧, 余文权, 尤志明.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[J]. 茶叶科学, 2020, 40(6): 771-781. |
[14] |
黎攀, 周辉, 蔡梅生, 金恩惠, 刘晓博, 何普明, 屠幼英. 白茶对烟雾诱导的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改善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20, 40(5): 641-655. |
[15] |
陈雪津, 王鹏杰, 林馨颖, 谷梦雅, 郑玉成, 郑知临, 叶乃兴. 白茶萎凋过程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[J]. 茶叶科学, 2020, 40(3): 363-374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