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谭济才. 茶树病虫防治学[M]. 北京:中国农业出版社, 2002. [2] 厉晓蜡, 金轶伟, 柴一秋, 等.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[J]. 茶叶科学, 2006, 26(4): 265-269. [3] 吕鸿声. 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1982. [4] 冷杨, 肖强, 殷坤山.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的作用特性[J]. 植物保护学报, 2007, 34(2): 177-181. [5] 姚渭. 低位侧向喷施茶毛虫NPV技术及大田应用试验[J]. 茶叶科学, 1987, 1(2): 52-53. [6] 孙椒德, 吴光远, 林阿祥, 等.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防效[J]. 华东昆虫学报, 1996, 5(1): 55-59. [7] 殷坤山, 肖强. 茶毛虫病毒杀虫剂田间使用技术研究[J]. 中国茶叶, 2004, 26(3): 18-19. [8] 聂婷婷, 肖强, 殷坤山, 等. 茶毛虫NPV的P24、Rr1、Lef-81基因及其分子进化分析[J]. 茶叶科学, 2005, 25(4): 242-248. [9] 张传溪. 昆虫杆状病毒ph、pk基因分析和人EPO基因在杆状病毒-昆虫系统中的表达[M]. 高等教育出版社, 2001: 287. [10] Tang Xu-Dong, Xiao Qiang, Ma Xiu-Cui, et al. Morphology and genome of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[J]. Virus Genes, 2009, 38(3): 495-506. [11] 刘强, 丁翠. 杆状病毒部分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[J]. 病毒学报, 2010, 17(2): 183-187. [12] 刘艳荷, 方继朝.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[J]. 昆虫学报, 2008, 51(8): 817-823. [13] 常国辉, 陈绳亮, 罗保君, 等.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(EpNPV)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定位及克隆[J]. 中国病毒学, 2001, 16(4): 390-392. |